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人才服务 > 浏览文章

杭州高新区(滨江) 一流人才生态区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0/9/23 10:03:49
导读:如今,杭州高新区(滨江)把参与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新制造业计划示范区,加快建设长三角数字科技创新中心。

    (原标题:杭州高新区(滨江) 一流人才生态区 周静、蔡一尘、肖鳕桐、郑雅文、钭舟凌)

  30年间,钱塘江波涛澎湃,见证着杭州高新区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成长为高新产业闪耀国际的创新创业高地。

  如今,杭州高新区(滨江)把参与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对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新制造业计划示范区,加快建设长三角数字科技创新中心。

  疫情影响之下,高新区今年上半年7%的GDP增速留下乘风破浪的强音。经济的稳健发展,有赖于高科技产业、高能级城市和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高新区近年每年引进各类人才3万人以上,应届大学生引进数、硕士博士人才引进数、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创业类培育数、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等多项数据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5050计划”市场化认定机制被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典型经验,全省复制推广。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应对疫情,针对人才企业返工、复工、复产等各环节遇到的痛点推出众多举措,并将针对“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酝酿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

    磅礴伟力 催生动能
    激发科技产业新活力

  为什么高新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写下了革新立新的宏丽诗篇?为何企业和人才在此能够演绎出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之歌?

  1990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初衷很明确: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99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受益于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政策红利,高新区人才工作起步早、标准高、抢占了先发优势。

  随着发展脚步的加快,高新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势在必行。1996年,杭州设立滨江区。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调整高新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实现两区优势叠加。高新区跨江,人才企业也跟着跨江而来,恒生电子、阿里巴巴、新华三、海康威视等信息技术骨干企业来到滨江后迅速成长,并助推杭州高新区(滨江)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国家“留创园”、“海创基地”等授牌,并于2010年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050计划”,成为全省海外引才最早的“标杆性”政策。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次增强和扩大了杭州高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活力。杭州高新区(滨江)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创新动作层出不穷,先后推出浙江省商事登记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试点、“黄金12条”、“亩均论英雄”改革、人才新政30条等。

  2017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147个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高新区(滨江)位列第三位,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千亿元,实现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六连冠”,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8年名列第一;在浙江省县域经济30强评比中,高新区(滨江)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创新力三大指标排名位列第一。

  2020年,杭州高新区成立30周年,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高新三十,搏击一流,顺势而为,逆势而进,勇当窗口,杭州高新区(滨江)再出发,展现出“打通上下游、技术变产能、实现大循环”的实力。

    创新制胜 “三态融合”
    构建人才生态新优势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创新驱动的“滨江路径”。杭州高新区(滨江)致力于营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全链生态,吸引了大批人才——人才的密度勾勒了产业的高度和韧劲,也让这片热土成就人才的光荣与梦想。

  在高新区,人才和产业良性互动,形成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的发展态势。

  今年在疫情影响之下,高新区(滨江)抢人才流动窗口、企业并购窗口、产业升级窗口,巩固“生态优势”,形成“三态融合”的高新气质,构建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创新生态,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流人才生态区”。人才、产业与城市彼此成就的故事,演绎着新的精彩篇章:

  疫情期间,针对人才企业返工、复工、复产等各环节遇到的痛点,推出“履带式”一条龙服务,加速人才企业复工复产,并开展“云签约”“云路演”“云聘会”等活动,助推项目落地、人才引进。

  4月,高新区(滨江)与浙江大学在海创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正式成立。

  5月,举办第三届国际人才节,发布了生命大健康产业规划,打造继数字经济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助力浙江打造万亿级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布人才房三年规划,未来3年将推出10000套人才房;上线“人才e达”,优化人才服务……围绕“一流人才生态区”建设,打造更多人才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高科技产业、高能级城市和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

  6月,举办杭州市首届大学生“双创日”百家平台招商活动发布会暨“创响青春 杭向未来 赢在高新”项目路演活动,发布杭州智慧双创服务平台和“创在高新”“赢在高新”“成长在高新”品牌系列活动,进一步助力大学生创业者。

  7月,北航杭研院“钱江启航——百名北航专家入百企”启动。专家们将助力研究院打造一支具备产业前沿洞察力的联合技术团队,建设一套从技术后端到产业前沿连贯的创新体系,挖掘一批技术结合度高且发展前景好的产业资源。

  8月,启动科技活动周,围绕“展示科技创新成就”“宣传科技战疫成效”“开展科普特色活动”“营造美好生活氛围”4个方面,开展了21项科普活动。

  9月,首次成功非公开发行双创债券,募集资金16亿元,票面利率3.65%,成为省内首支由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行的双创债,逆势创近半年来全国同评级同期限私募公司债券最低利率,进一步补充了产业扶持基金池,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做好资金储备。

  在人才住房保障、教育、商贸等软环境方面,也在不断提升。

  人才公寓“美好生活共同体”启用,涵盖室内健身场馆、多功能会客厅、公共阅览室、小型学术沙龙活动区、主题活动和公益服务等功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海康威视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投入使用,推进建设教育创新生态,打造美好教育新高地,在高新区(滨江),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感受教育的温度,已经成为一种寻常存在。

  “优质的创新生态在哪里,优质的创新资源就流向哪里。”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表示,高新区(滨江)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三态融合”,紧紧抓住数字产业和高新人才集聚、城市开放包容的特殊优势,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强化城市对高新人才和高新产业的吸附能力,通过高能级城市和高层次人才的双向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再攀高峰,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高点。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高新区(滨江)在发展过程中的亮点,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其人才工作之辛勤耕耘、铺陈蓄势:9月8日,杭州高新区启动“企业创新积分”全国试点。首创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率先构建全周期的企业创新画像。评价以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为标准,将企业划分为“种子期-苗木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等发展阶段。其中,“5050计划”企业约占三分之一。例如,“种子期”排名前名100的企业,5050计划企业有44家,其中前30名的企业19家。实施已10周年的“5050计划”,经过持续迭代和优化,厚积薄发,在新征程上为高新区(滨江)汲取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科技赋能 温情连心
    引领人才服务新范式

  今年以来,高新区(滨江)积极落实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以人才的需求和痛点为中心,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推进人才“一件事”改革,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行政审批+服务生态,“双创一件事”。上线“人才e达”,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滨江机遇”,通过“人才e达”一门办理、一“码”推送,变被动了解为主动触达,实现服务的高效能和专业化。“知识产权一件事”彰显高新特色,梳理集成知识产权的申请、项目申报、政策兑现等75个事项,企业人才“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累计向1689家次市场主体兑现知识产权奖补资金1.08亿元。首创“AI审批”,优化商事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名称行业智能数据库,企业只需在线填报地址信息,系统确认有效后企业在线填写“承诺书”即完成地址申报,并采用“机器审”替代“人工审”方式,最快5~10分钟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机制创新+科技运用,“安居一件事”。推进人才安居制度改革,“货币补贴+实物配租”分类分层解决安居难题,累计推出人才房5300余套,向全区400余家企业共5000余名人才提供人才房保障;提供一次性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多元化补贴方式供人才自主选择,并与“亲清在线”连通,累计向2.5万余名人才发放各类补贴共5.12亿元。开发“人才安居管理信息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开发建设人才安居管理信息系统,全省首创,整合“学历、户籍、不动产权、社保、婚姻登记”等涉及多部门的16个业务数据端口,通过数据比对代替材料审核,从申请、审核审批到摇号选房,业务线上“全流转”,人才“跑零次”,最快3小时即完成全流程,充分体现“滨江效率”。

  直接触达+实时感知,“生活一件事”。打掉中间层,优化体验,人才子女就学、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提供便捷服务。从前协调人才子女就学需要辗转联系咨询,多部门多头联系、重复联系,现在通过“人才e达”,可以通过手机端直接发起入学申请。实时感知,回应需求,上线亲清三访“直通车”,人才联系区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不再需要线下辗转对接,只需手机端一键发起,畅快沟通,变“上门收集”为“在线呼应”。

  在高新区(滨江),“明星企业”层出不穷,启明医疗是其中之佼佼者。在启明的发展过程中,高新区(滨江)提供了丰厚土壤。启明医疗创始人訾振军说:“土地、资金、种种政策,这些其实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可以给,条件也不一定会比这里差。但是真正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的服务意识,以及整个滨江就是一个大孵化器的氛围与格局,非常难得。”他表示:“来了,就不打算离开了。”

  朴实话语道出众多人才的心声:“滨”朋远至,“江”成大业。高新区(滨江)以不到浙江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育出全省近十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构建起数字经济大潮中的“天团阵容”,也成为人才来了便不想再离开的心安之所。

关键词:高新区人才,一流人才生态区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