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CBD > CBD城建 > 浏览文章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智造 现代新城

  • 杭州写字楼网
  • 2021/2/2 14:29:45
导读:过去五年,位于杭州东部的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接续奋斗,产业和城市能级大提升:在最新国家级经开区年度排名中进位20名,排名42位;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公共配套服务持续完善。

  (原标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智造 现代新城 陶玲燕、唐骏垚)

  时间无痕,奋斗有迹。

  过去五年,位于杭州东部的国家级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接续奋斗,产业和城市能级大提升:在最新国家级经开区年度排名中进位20名,排名42位;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公共配套服务持续完善。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余杭经开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交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分报表——

  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7.3%和18.3%,创近5年来新高;年产值亿元企业达113家,上市企业达14家,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新增创新孵化空间61.5万平方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23家;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57名,新增顶尖人才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0名……

  翻篇归零再出发,争先创优勇攀高。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锚定“打造未来经济发展综合型平台”总目标,余杭经开区正统筹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数字化转型、科技战略支撑、城市能级提升、社会治理增效等工作,着力打造“东部崛起主平台、全域创新主力军、现代新城样板地、未来智造引领区”。

  重实体抓智造 “双引擎”激发澎湃动力

  2020年底,浙江省发布首批“未来工厂”名单,余杭经开区3家企业上榜,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未来工厂”是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结晶,亦是余杭经开区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始终坚持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上,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引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

  经过多年培育,余杭经开区形成了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特色产业,涌现出老板电器、贝达药业、春风动力、西奥电梯、运达风电、东华链条等一批龙头企业;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13家,上市企业14家,形成了梯队式企业矩阵。2020年,两大主导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595.69亿元和88.62亿元,分别增长23.8%和26.7%,合计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4%。

  疫情如大考。压力之下,制造业企业掀起数字化改造热潮,作为先行者的余杭经开区则成为产业数字化领域标杆:2020年,除3家“未来工厂”入选省级名单,智能制造产业链列入全省首批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老板电器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打造10万平方米的“中国余杭品牌直播产业园(云裳城)”。

  更多的澎湃动力正在积蓄。2020年,余杭经开区抢抓新一轮上市培育“窗口期”,组建上市服务专班,打造百家上市培育企业梯队;重大产业项目不断落地,签约落地中国自动化、贝达梦工场、国药健康城、启元生物等优质项目,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持续优化重点项目“专班+专办+专人”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优必选、百联奥莱等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开工。

  搭平台育生态 全域打造“大孵化器”

  近日,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首批签约企业陆续入驻。这个于2020年11月底开园的研究院,将开展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成果产业化,解决我国关键工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助力余杭经开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生态。

  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余杭区“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争当全域创新主力军,科技创新生态初步成型。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余杭经开区驶入招才引智“快车道”。2020年,浙江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将成为工程师人才培育基地。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2020年余杭经开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4名,落地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40个;新增顶尖人才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0名。

  坚持“把物理空间建起来才是硬道理”理念,2020年,余杭经开区新增创新空间61.5万平方米,排名余杭区第一,累计超过240万平方米。在空间建设基础上,探索形成“零运营费、争奖励资金、享绩效分成”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专业化运营水平,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创历年新高。

  有了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建设也按下“快进键”。2020年,余杭经开区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2020中国碳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除浙大高端装备研究院外,还有全国首个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省级先进碳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高端创新平台先后揭牌成立;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卫健委成果转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优服务靓城市 良好营商环境再提升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余杭经开区持续深化“三服务”并向2.0版升级,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优化创新服务举措;实施“靓城行动”,供给高品质公共服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初,面对疫情来袭,余杭经开区立即成立46个工作小组,组建10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亲清服务员”队伍,全力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防疫物资保障、物流运输、产业链配套、资金等领域难题,助力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复工复产、达产增效;举办“工厂直购节”等活动,在企业最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尽快摆脱疫情影响。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余杭经开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人才服务、项目审批等方面推出服务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的“余小创”双创服务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还实现线下“人才一件事”服务点186项人才服务事项“一站办理”。在服务推进项目过程中,强化部门联动,协同攻坚克难,不断压缩企业从拿地到开工时间;积极对接余杭区级部门,探索联合竣工验收新模式,将项目验收时间压减1至3个月,助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需要“软的”优质服务,还需要“硬的”基础配套。近年来,余杭经开区大力实施“靓城行动”,提升能级、优化环境。2020年,余杭经开区精雕细琢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小林高科区块、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周边区块等重点区块规划设计,加快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星河路改造提升、上环桥邻里中心、经开区公租房等项目,城市形象和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和完善。

  促创新向未来 积蓄未来发展新动能

  新开局、新征程、新气象。作为浙江工业主平台之一的余杭经开区,如何迈好第一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打造未来经济发展综合型平台’总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着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余杭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说。

  更大力度兴实体,打造“双引擎驱动”新高地。余杭经开区将继续心无旁骛地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制造业计划”,紧紧依托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驱动,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枢纽。

  更大力度抓招引,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余杭经开区将继续坚持招商“生命线”“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紧扣主导产业链补链、优链、强链,紧盯头部资源,重质量、抓落地,为“十四五”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更大力度促创新,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力。余杭经开区将深入实施“大孵化器战略”,聚焦产业前沿、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提升实体经济创新策源能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协同”。

  更大力度提品质,推动城市能级新提升。围绕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余杭经开区将加快补齐城市建设和配套服务短板,打造绿色宜居的最美开发区。

  更大力度惠民生,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按照余杭区“全域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余杭经开区将进一步抓实落细惠民生、增福祉、保平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关键词: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浙江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