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office社区 > 双创服务 > 创业之星 > 浏览文章

政治纪实作家叶永烈:我对自己的续航力相当满意(2)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2/7/6 15:55:07
导读:   叶永烈,温州人,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20岁时成为《十万个
    我对历史特别有兴趣,高中时还是历史课代表,上历史课前,把黑板擦干净,然后把挂图挂上去。
    我对化学兴趣也浓,书本上学知识,下课了到西药房买柠檬酸铁铵,晚上用红领巾把灯泡蒙起来,晒蓝图,把纸夹到书里面,用玻璃曝光,我给班里的同学洗过很多照片。
    好像我什么都学得很好,比较全面。
    中学读书做笔记,分类,好点的东西全部抄下来。名词,名诗,名句,做了很多笔记,一边看书,一边记,读书很有心得。
    我上学早,六岁就上学了,小学很贪玩,成绩起伏比较大。高中就稳定了,文科理科都极好。后来中学还跳过级,小学中学大学,班里最小的永远是我。到中学后,学习最好的也是我。
    我不是死学,学得很轻松。
    当时温州还是一个很小的城市,考北大非常不容易。我首选是北大中文系的新闻专业,新闻专业只招50个人,其中有一半是调干生,就是在报社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他们不用考试,直接上。这样,剩下一半的名额,一个省一个都不到。
    因为下定决心非北大不上,我就选了化学专业。但爱好一直没有放弃。

    回温州提亲
    礼物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想写书,看了很多很多书,查了很多很多资料,对科学前沿的动态非常了解后,写过一个《科学珍文三百篇》的书,遭到退稿。那本书里的东西,后来成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主要内容,我变通了一下,在里面设计了一个叫小灵通的小记者,这是后话了。
    当时“大跃进”,中文系组织学生在写《中国文学史》,我们化学系也在写书,我当时参与写的是《稀土化学》,我一年级,是低年级的,跟着高年级的学生做。
    书没出版,但是觉得写书不难,我还参加了《俄汉化学词典》的编写,从高中到大学,我学了六年俄语,就敢写词典了。那时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
    其实,我到北大后,就在北大校刊《北大青年》上发表诗歌和各种文章,还写过小说。
    1959年,19岁,写了第一本书《碳的一家》,不认识任何人,把书装在信封里,地址是上海延安路1538号,少年儿童出版社,书就出了。
    这本书的编辑叫曹燕芳,是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曹燕芳当时正好在编《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已经编好了,是上海一些中学的老师和师范学校的老师编写的,出版社不满意,认为写得很生硬,像教科书一样。编辑觉得《碳的一家》写得很活泼,就让我试试看。
    先写了五个,他们觉得不错,就让我一直写。《化学分册》176个为什么,我写了163个。《化学分册》写得好,就让我写气象,地理,生理卫生,农业等等,总共947个“为什么”,我写了326个,超过三分之一。
    一个“为什么”稿费5元,我拿到1600多元,那是天大的一笔巨款。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印了550万册,之后,我就用不着投稿了,之前到处投,还被退稿,后来都找上门来了,《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等,那档次完全不一样。
    第二年我回温州,认识了我现在的爱人,她是教俄语的。我上门提亲时送的礼物就是一套 《十万个为什么》。一年后,我们就结婚了。
    我算是找到了写作的窍门,写科普文章,我一写一个准。
    22岁的时候,我在《安徽日报》上开专栏,一年发六十多篇,专栏分春夏秋冬四季,都是科学性的散文。当时邓拓在《北京晚报》写这类文章,我受他的影响,知道怎么写。
    科学和文学,我兼具两者,用文学的笔调写科学,用历史的角度写科学,就是科学散文。我的文采活泼,用词漂亮。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打败别人的原因。
    现在的科学松鼠会,他们在普及科学方面做了很多,但文字一般,这个要看基础。

    为什么不写科普了?
    对社会观察越来越深刻了

    《十万个为什么》就不说了,前前后后卖了上亿册。文革一结束,我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那是中国第一本科幻小说,卖了160多万册。后来又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总共卖了三百多万册吧。
    后来为什么不写科普方面的东西了?有几个原因,一是年岁增长,对社会观察越来越深刻,之前写的东西不能表达内心;二是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我首当其冲,我的科幻小说《黑影》被批判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我也写了一些纯文学的小说,当时想如果你是一个作家的话,就应该多写小说,1980年左右,在《收获》《人民文学》发表了一些小说,小说和报告文学,相比,报告文学的影响力明显比小说的影响力要大,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报告文学,后来发展到当代重大政治问题的记事文学。
    我的创作,以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划界,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后三十年。前三十年远远躲开政治,后三十年专写政治。因为前三十年很怕政治,会被打倒,写科普文章,没大问题。后来我觉得没问题,就专写政治题材。
    我曾做过一个大的写作计划,打算从1921年共产党建立开始,写十三部书,1921年建党《红色的起点》,1935年遵义会议《历史选择了毛泽东》,1949年建国《毛泽东与蒋介石》,这是《红色三部曲》,已经出了,我会一直写到《邓小平改变中国》,现在正在报审的是《华国锋传》。

关键词:叶永烈,政治纪实作家,纪实文学,续航力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杭州日报

相关阅读: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