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新转型 > 文化创意经济 > 浏览文章

文创产业发展的杭州实践

  • 杭州写字楼网
  • 2015/11/27 13:49:15
导读: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的杭州,近年来,在提高文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创产业成为国民经济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的杭州,近年来,在提高文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创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摸索创新出一套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业“杭州模式”。
    2015年上半年,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991.42亿元,增长19.7%,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22.04%。这一发展成绩背后,杭州进行了怎样的实践和探索?如何促进文创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情况

    1、转型升级 打造文创产业“杭州模式”

    2014年杭州文创产业发展成绩亮眼:3183家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842.0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87.32亿元利润总额,33.68万从业人员;其中包括民营企业3023家,5家国家动画产业(教育)基地,11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4家市级园区,35家市级文创楼宇……
    自2007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以来,文创产业已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增长点,助推着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在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研究完成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中,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城市第三。
    杭州是没有矿产和港口的资源短缺型城市,但在发展文创产业上,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巨大的居民消费需求和充足的民间资本,为杭州文创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杭州位列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独特的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为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把一系列抽象的数字和人文历史优势落地到具体实践当中,杭州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中国数字电视内容原创第一股”华数传媒、“中国民营广告第一股”思美传媒、“中国网吧服务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等一大批知名文创企业先后上市,领军全国;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5月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动漫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参赛,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325项,涉及金额93.54亿元,领跑全国各类动漫节展;“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文创人才重点项目在杭陆续落地,每年投入3000万元的“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更是让蔡志忠、朱德庸、赖声川、黄玉郎、余华、麦家、赵志刚等数十位文化名人在杭州定居。
    卓越的成绩背后,是“无烟”文创产业“杭州模式”成功的证明。
    如今,在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上,一系列象征出色文创产业发展成绩的头衔正在熠熠生辉: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全国唯一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动漫之都”的战略目标,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等重要项目也落户杭州……
    2010年,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至此,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目标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2、园区整合 提供优秀产业空间载体

    “这里太美了,仿佛空气中都飘荡着灵感,你一抓就有一大把。”六年前,杭州百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百乐与朋友相约到白马湖边去“随便看看”,哪知道这一看,他就决定退掉了市中心的写字楼,把公司搬进了这个名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地方。
    杭州滨江白马湖畔,湖岛环抱,青山叠翠,为文创者们提供了优质的工作环境。这里的农居不再是农居,而是各自改建成独具特色的SOHO建筑群,大批以动漫、游戏产业为主的创意团队纷纷入驻,使之成为杭州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目前白马湖创意园集聚文化创意企业200余家,已有华数数字电视产业园在建,艾斯弧国际设计中心等项目即将开工;朱德庸、姚非拉、聂峻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已经入驻……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为杭州文创助力。目前,除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以外,杭州还有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西溪创意产业园等多家文创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
    从自发聚集,到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杭州文创产业的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据统计,目前,杭州共有市级文创园区24家,已建成面积1418.23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达1363.52万平方米,共集聚文创企业4749家,从业人员约15.28万人。
    此外,为加快促进文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杭州市于2012年启动了“文创西进”工程。2014年,杭州还认定了10个环境优越、特色鲜明的文创小镇培育对象,进一步探索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杭州市还高度重视展会平台搭建,为全市文创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了空间,连续举办了11届的中国国际动漫节被誉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动漫盛会,成为中国的文创产业“招牌展会”之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也跻身全国文化领域四大综合性展会之一。

    3、政府主导 扶持引导文创产业发展

    2013年10月,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正式成立。它是国内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针对影视传媒、动漫游戏、艺术品等领域,创新推出符合各子行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目前已有超过550家文创企业从这里取得贷款超过33.32亿元用于企业发展。同时,杭州市还推动成立了浙江省建行文创专营支行,使得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建有两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的城市。
    融资难近年来一直是制约企业做大、产业做强的瓶颈问题。文创企业更是因为“人脑+电脑”的特点,难以获得资本的支持。无论是建立文创银行、创新金融产品,还是提供担保贷款,为文创企业做好金融服务,杭州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针对这一问题,2011年,杭州市率先建立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目前该基金已经为129家文创企业提供了超过5亿元的信贷支持。此外,杭州市文投公司与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文创产业转贷基金,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配套产品,破解中小微文创企业还贷资金瓶颈;“印石通宝”艺术品融资产品、“拍益宝”金融产品及“助保贷”融资平台等专门助力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产品也已陆续上市。
    而金融服务支持只是杭州市政府主导,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政策中的一个步骤。
    早上9点,在藏于西湖畔树荫之中的留青美术馆中,董事长杨飚珍藏的中国字画在一楼向游人免费展示。而二楼的办公室内,十几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为晚上的金石篆刻艺术品线上拍卖做着最后的准备。改变了传统的线下拍卖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手机APP“艺易拍”进行的线上拍卖十分火热。“今年净利润将超过3000万元,明年,我们作为中国艺术品类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股将争取上市。”杨飚对艺术品线上拍卖的未来踌躇满志。
    文化艺术搭配西湖风景,留青美术馆的这块场地就是政府考虑到艺术品拍卖的文化性,特地为留青美术馆准备的。
    “积极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扶持、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杭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杭州市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文创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和引导。
    2007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2008年杭州市提出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文创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意义层面;2009年出台《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2012年出台《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多年来,杭州市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杭州文创的发展方向也在政策的推动下不断明确。
    为加强对文创产业的组织领导,杭州市创新制度,专门在市、各区县(市)委宣传部下设相当于当地正局级的全额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统筹推进文创产业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为解决“有钱办事”问题,自2008年起,杭州市本级财政共投入了18.6亿元,以公开申报的形式,对全市约3100个文创项目进行了扶持,带动社会投资超过600亿元。

    4、智力支持 壮大文创人才队伍

    随着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优秀人才的匮乏问题成为目前国内影视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2013年起,在杭州市委宣传部协同支持下,“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华策影视育才教育基金会”作为承办单位,目前已经组织两批近50名影视高端人才赴美学习培训。
    有专家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文化创意”,有了人才的“头脑风暴”,才可以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近些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然而,伴随自身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自身也遭遇了前进的瓶颈——人才短缺。
    据相关部门统计,中国游戏人才缺口高达30万,影视产业存在至少20万的人才缺口。在杭州市文创办提供的《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杭州文创产业不仅人才总量上仍有不足,而且队伍结构性短缺也较突出,既擅长创意产品开发又精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仍十分缺乏。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杭州市自2008年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从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五个环节入手,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
    今年1月,杭州还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27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用优惠、实在的政策,吸引人才在杭州留下。
    目前,余华、蔡志忠、赖声川等一批文化名人纷纷入驻,为杭州的文化基因注入了新的活力。杭州市公开表示,对于愿意来杭定居、居留的文化名人,不会有“每年住满多长时间”之类的硬性要求,也不会要求这些大师级的文化人为杭州创作“应景”的作品,只是希望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收获体验和感悟,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杭州文创产业缘何成为支柱产业?专家指出,杭州的实践再次表明,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要创新、发展规划要创新、金融支持要创新、产业融合要创新,要把“人才”放到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长远,为我所用,都是“杭州模式”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文创的“杭州模式”是经验,更是一种启迪。

关键词:杭州文创产业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光明日报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