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电子商务 > 网络经济 > 浏览文章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中国互联网可引领扩张

  • 杭州写字楼网
  • 2009/11/2 13:55:55
导读:

    11月2日下午消息,2009年互联网大会“思想者——国际互联网高层峰会”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网易科技作为大会战略合作门户网站、指定活动合作媒体对会议进行现场直播。

    以下是杨叙此次的演讲实录:

    杨叙: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赞同这个活动的定位,1年前我们谈得更多的是从危机到转机,现在更多的是转机到契机,现在我给大家谈一下契机这一块。

    这是我们1年前看到的互联对于我们业务的影响,包括了我们的IT产业等方方面面造成的影响。而且,去年我记得也是这个时候,我参加了很多媒体的年终活动的时候,多数大家最希望听到和最希望了解的,在这次的金融危机里面,我们应该各自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做什么样的准备,信心从哪来。当时我用了这张图片,不管危机都要投资未来,但是在经济低谷的时候停止创新的脚步,就没有未来。所以,在经济低谷的时候,要对未来投资,这切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这个方向不容置疑。

    咱们的政府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全世界的政府对中国政府在面对着次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速度、规模都赞同,所以我就不讲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在很多的场合我们的媒体朋友和产业界的伙伴们在分享,究竟Intel这样的公司,在这样的时间段,我们关注的是怎样的一些地方?我想最关键的是政府的角色转变的方向很明确,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包括了我们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我想这些大的方面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且,包括我们所有IT合作伙伴在一块,都在探索未来思想、IT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方案,在国家的方向,我们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推进作用。所以,从危机到转机,再到契机,现在展望未来是最好的时候。

    在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全球所有的电脑厂商,当时有5到6个月的库存。花了1年的时间卖掉这些旧产品,等过1年多以后,PC的产业开始恢复。今年我们所面临的金融危机,是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远远超过2000年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这个产业就是这条蓝的线,绿色的线是是手持设备、手机,黄色的线是世界的GDP,粉红色的线应该是全球的汽车,全部是下降的趋势。实际上去的只有电脑、计算机产业。而且,这是计算机产业面对70年代最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从10月份急速下降需求,到了2月份就开始全球恢复增长。从10月份到2月份,这是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只有3个月,为什么?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面对上一次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对整个库存的管理做了很多调整,用了更多信息化的手段,来降低在成本、库存方面的风险。包括了Intel,我们的合作伙伴库存Intel的芯片,我们放在他的市场,他头一天订货,第二天取。所以,一旦经济恢复,新产品马上出来,大家不用花一年的时间卖旧产品。大家知道,一旦经济危机,旧产品更没有人要,大家要新产品。

    第二个因素,现在大家离不开互联网,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和互联网有相当大的关系。计算机产业在70年代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短短3个月可以从需求急剧下降,到迅速恢复,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

    接下来讲一下契机。我们看到未来的互联网确实是无处不在的,各种信息设备都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以前我们谈得更多的是3C融合,消费电器、计算机、手持设备等等。但是,这里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们在谈到的概念,就是嵌入式互联网,互联网变成了三个屏幕,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电脑屏幕。我想,更多的是今天各种不同的嵌入式应用里面,也会逐渐渗透。包括了我们以前谈到的物流网等等,这都是和未来的嵌入式的互联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这样的连续性、无处不在的、连接的互联网,希望Intel在传统的电脑上面,我们的架构能够扩展到电器、手持设备、嵌入式。因为Intel的架构诞生在互联网上面、在PC上面,它的性能、它的兼容性、它的可扩展性、它的可管理性,包括它正的性价比成本性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这是我们在努力的很重要的方向。

    还有一点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风靡一时的全球迅速上涨的上网本,它也证实了人们对于上网的需要,就是上网获取自己需要获取信息的需要。所以,这从前几年的游戏机WG到iPhone的发展,增长的曲线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追求,教育、生活、工作都脱离不了,而且越来越多在互联网上面。

    嵌入式的互联网,今年我们的车子也有终端,从最初什么都没有,到后来实现了VCD、DVD、GPS,我想再往后应该是全功能的,是PC架构特色的全功能信息的业务组合。所以,它的需求在未来是非常强劲的,这就是刚才我谈到的嵌入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但是,面对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特征刚才我们谈了很多。从硬件的角度,3C甚至加上嵌入式网络的设备。软件来讲对于我们互联网产业的方方面面来讲,这几个特征跟大家分享。从消费者来看,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后,从以前简单地上上浏览器、搜集信息,已经到了很多在线的商店。所以,大家谈得最多的是要做不同的应用商店。面向全世界所有的网民收集信息,现在已经到了很多个性化的信息。信息的内容也逐渐从少量化到多样化,而且以前我们在这个产业已经很长时间了,看到很明显的现象是,开发大的软件,全所有的人用同样的软件。最后,我相信这些软件会更个性化、更小型化,而且更多样化,而且它不再是简单地、垂直的,而是开放的特征。

    所以,会对我们的开发人员和开发的战略也很大的影响,因为有的开发从个人到了一个大公司。以前的投入需要很大,现在投入的瓶颈降低了很多、门槛降低了很多。

    面对这样的变化,面对这样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而且方方面面我们在做什么样的准备呢?当然,今天早上我们很多的嘉宾也谈到了摩尔定律,到今天为止还是在指导我们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方向。因为互联网的时代数据在不断地庞大、不断地多样化、个性化,需要处理能力。面对方方面面的设备,它有不同的功能,有的需要性能,的需要功耗,有的需要整体的成本等等。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发挥啊Intel架构在传统计算机里面的性能优势、功耗优势、成本性价比的优势、兼容性的优势,以及它庞大的个体,对于这样的应用,怎么样服务于今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

    所以,我想摩尔定律我就不一一细讲了,今天我们是在2009年,我们在向32纳米过渡,2011年我们会向22纳米过渡,我们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要支撑这样的计算平台,方方面面的设备都需要Intel架构,因为它有性能的优势和兼容性的优势,还有低功耗的优势。

    我们主流的计算机平台,我们有主流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我们有双核、三核,还有我们有钟摆模式,2年有新的架构、新的技术诞生、新的生产工艺。

    面对未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设备,我想Intel发布的是去年发布的产品,把传统的PC平台带到越来越小的屏幕后面,所以从今天的45到32纳米,逐渐走上一个系统芯片的结构,真正支持未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在很多的设备里面都有兼容性的特征、管理的特征、性价比的优势,而且功耗在不断地下降。

    所以,Intel面临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我想我们的软件策略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要支持所有的软件,开发性的软件、多样化的软件、个性化的软件,而且无论是大软件还是小软件我们都要支持。因为中国面对连续性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对于凌动这个平台,我们欧很多的开发项目,还有勇知方的嵌入式的厂商,甚至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开发商,都在合作,所以这样产品的优势兼容性和扩展性,可以很快地扩展到不同的设备上面。使得大家在各个厂商、各个设备,如果大家想上互联网,都可以看到同样的互联网。不希望为这个设备开发一次,为第二个设备再开发一次,只要开发一次,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全部展示出来。

    所以,今后我们面临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这是巨大的商机。互导我们今天的主题,谈到危机,接下来是转机,最后是我们的契机。谢谢大家!

    网友提问:作为Intel中国区的掌门人,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您最关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哪几个领域。Intel在互联网领域的规划是否有实质性的策略?

    杨叙:互联网除了美国就是中国,美国有了中国就有了,而且中国的互联网不再只是跟进、跟踪,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可以到了引领发展的时候。面对中国的特征,刚才我谈到的方方面面连续性的互联网,它所带来庞大的商业机会,很多是颠覆性的机会,把我们的软件产业,在过去十几年面临重大的挑战,开发的成果都归人家。现在多样性、开发性、服务模式等等很多变革性的机会,这就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抓住机会、引领未来,而不是跟进。

    对于Intel来讲,凌动为什么是革命性的技术呢?它把互联网上的架构最小化,保持100%的功能的同时,功耗在下降,今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是真正保证了互联网能够兼容、不断地扩大,使得大家在各个屏幕上面都可以体会最丰富的互联网的内容。

    网友提问:您一直在讲三屏体验,您认为移动屏幕、家庭屏幕,随着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明年是不是可以完善?

    杨叙:现在已经实现了,很多人用iPhone,很多人不是传统了电话,而是私人电话。在互联网今天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这么大影响的时候,我想很多的业务方向个业务模式都会发生变化。现在大家谈得更多的是终端技术,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这里面都是智慧。包括了智慧地球等等,实际上这里面应该有很多的概念出来,最关键我们是要看到具体里面具体的领域,对于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我一定要在具体的方向上,去判断具体的机会所在。

关键词:互联网大会,媒体产业
  • 返回顶部
  • 责编:8037
  •        
  • 浏览:
  • 来源:互联网周刊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相关
最新发布